樅陽在線

樅陽在線網站 | 樅陽融媒體中心 主辦

設為首頁

簡體 | 手機站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科技教育 >正文

青少年需要更多的包容與理解

時間:2023-05-31 14:23:08

  不久前,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等共同發布的《2022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統計,我國抑郁癥患者總數較多,其中不少為在校學生。這一數據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我們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相應解決措施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其實,心理健康問題不僅限于已反映出的病理性和實際性的問題,還包括一些消極的心理情緒。

  病理性的心理健康問題可大致分為已經表現出來的和具有潛在風險性的病癥。大部分人對前者感到恐懼,對后者卻往往不重視。離我最近的例子是,一名家庭條件優渥的初中同學因抑郁癥而休學,當時的我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只是以一種簡單甚至幼稚的邏輯來解釋這一癥狀。我想當然地認為,成績不好就要認真學,家長給的壓力是要承受的,畢竟他們為我們付出了這么多。但是,當后來我自己陷入類似的窘境時,才知道當初的自己有多無知。就連處于同一環境下的同齡人尚且不能共情,社會對青少年潛在的心理問題重視不足也就不難理解了。因此,了解并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當今時代的一個重要課題。

  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過大的學習壓力、不良的成長環境與生活環境、自我認知的匱乏等。心理健康的定義,不僅僅是心理層面的,還體現在能認識到自己有能力應對正常的生活壓力,有能力從事富有成效的工作,能為自己所處的社區做一些事情。當某些人在青少年時期由于自我認知不足,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必要的責任感、羞恥感等,就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比如,有些人身上表現出的“躺平”現象,其實就是心理不夠積極的表現。“卷”的背后是對未知世界的恐懼,“躺”則是無法正確面對壓力、一遇困難就退縮的消極對抗。究其原因,正是對自我認知不足而導致的不自信。

  令人欣慰的是,國家對于這一問題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措施,體現了教育主管部門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高度重視。解決青少年心理問題,還得回到學生身上,學校、社會和家庭要積極提供幫助。而青少年所需的幫助,應是獲得更多機會適應自我、探索自我、建立自我,在成長中承受適當的壓力,接受應有的挑戰。同時,我們也需要學校、社會和家庭對于病理性心理健康問題的包容與接納。因為心理健康問題一旦得不到解決,后果會延續到成年期,會降低幸福感。我們要成長為一個幸福、完滿且擁有價值感的個體,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更加有序、包容而多樣的社會環境。

稿件來源: 樅陽在線
編輯: 蔣驍飛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律師聲明 | 廣告服務 | 舉報糾錯

樅陽在線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皖ICP備0750286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4120200050 皖網宣備090007號 公安機關備案號34082302000116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九九精品在线播放|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